0%

操作系统概述

操作系统的概念(定义)功能和目标

知识总览1.1

1、操作系统的概念(定义)
操作系统(Operating System, OS)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,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,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(从高层向底层看),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(从底层向高层看)。

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

1、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
补充知识:进程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。执行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,才能被CPU处理。
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1.1

2、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
命令接口:允许用户直接使用
程序接口: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
GUI:现代操作系统中最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
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1.1
用户接口1.1

联机命令接口 == 交互式命令接口
脱机命令接口 == 批处理命令接口

程序接口 == 系统调用: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。
易懵概念:系统调用 = 系统调用指令 = 广义指令

GUI:图形用户界面
用户可以使用形象的图形界面进行操作,而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命令、参数。

3、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
需要提供的功能和目标: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拓展
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。在裸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,可以提供资源管理功能和方便用户的服务功能,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、使用更方便的机器。
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,又称之为虚拟机。

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1

操作系统的特征

知识总览1.2

1、并发
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。这些事件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,但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。
常考易混概念—并行: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。
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。
一个单核处理机(CPU)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,因此操作系统会负责协调多个程序交替执行(这些程序微观上是交替执行的,但是宏观上看起来就像是在同时执行)。
事实上,操作系统就是伴随着“多道程序技术”而出现的。因此,操作系统和程序并发是一起诞生的。

2、共享
共享即资源共享,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。
两种资源共享方式
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,虽然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,但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
同时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,允许一个时间段内由多个进程“同时”对他们进行访问
所谓的“同时”往往是宏观上的,而在微观上,这些进程可能是交替地对该资源进行访问(即分时共享)

并发和共享的关系—互为存在条件
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。
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。
如果失去并发性,则系统中只有一个程序正在运行,则共享性失去存在的意义。
如果失去共享性,则并发的程序不能同时访问硬盘资源,就无法实现同时发送文件,也就无法并发。

3、虚拟
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。物理实体(前者)是实际存在的,而逻辑上对应物(后者)是用户感受到的。
虚拟技术中的“时分复用技术”。微观上处理机在各个微小的时间段内交替着为各个进程服务。如虚拟处理器。
虚拟技术中的“空分复用技术”。如虚拟存储器技术。
显然,如果失去了并发性,则一个时间段内系统中只需运行一道程序,那么就失去了实现虚拟性的意义了。因此,没有并发性,就谈不上虚拟性。

4、异步
异步是指,在多道程序环境下,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,但由于资源有限,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,而是走走停停,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,着就是进程的异步性。
显然,如果失去了并发性,则系统只能串行地处理各个进程,每个进程的执行会一贯到底。只有系统拥有并发性,才有可能导致异步性。

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2
重要考点:
理解并发和并行的区别。
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
没有并发和共享,就谈不上虚拟和异步,因此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

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

知识总览1.3

一、手工操作阶段
主要缺点:用户独占全机、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。

二、批处理阶段—单道批处理系统
引入脱机输入/输出技术(用磁带完成),并监督程序(操作系统的雏形)负责控制作业的输入、输出。
主要优点:缓解了一定程度的人机速度矛盾,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。
主要缺点:内存中仅能有一道程序运行,只有该程序运行结束之后才能调入下一道程序。CPU有大量的时间是在空闲等待I/O完成。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。

三、批处理阶段—多道批处理系统
操作系统正式诞生,并引入了中断技术,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这些程序的运行。各个程序并发执行。
主要优点:多道程序并发执行,共享计算机资源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,CPU和其他资源保持“忙碌”状态,系统吞吐量增大。
主要缺点:用户响应时间长,没有人机交互功能(用户提交自己的作业之后就只能等待计算机处理完成,中间不能控制自己的作业执行)

四、分时操作系统
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/作业服务,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。
主要优点: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相应,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。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,并且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相互独立,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。
主要缺点: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。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/作业都是完全公平的,循环地为每个用户/作业服务一个时间片,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。

五、实时操作系统
主要优点: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,某些紧急任务不需要时间片排队。
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,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,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。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。
实时操作系统可细分为
硬实时系统:必须在绝对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,如导弹控制系统,自动驾驶系统。
软实时系统:能接受偶尔违反时间规定,如12306火车订票系统
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3

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结构

知识总览1.4

一、指令
1、一条高级语言的代码翻译过来可能会对应多条指令
简单来说,“指令”就是处理器(CPU)能识别、执行的最基本指令

2、指令的分类
特权指令:如内存清零指令 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
非特权指令:如普通的运算指令

分别对应两种处理器状态
用户态(目态) 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
核心态(管态) 特权指令、非特权指令都可执行
用程序状态寄存器(PSW)中的某标志位来识别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。如0为用户态,1为核心态

分别对应两种程序
内核程序 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是系统的管理者,既可以执行特权指令,也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,运行在核心态
应用程序 为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,普通应用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,运行在用户态

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1.4

二、操作系统的内核
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层次结构1.4
1、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。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,这种程序的运行具有原子性。
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,是操作系统最基本、最核心的部分。
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。

操作系统内核1.4
2、操作系统内核的时钟管理、中断管理和原语是与硬件关联较紧密的模块。
有的操作系统不把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归为“内核功能”。也就是说,不同的操作系统,对内核功能的划分可能并不一样。

三、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:大内核和微内核
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1.4
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4
最常考知识点:
1、特权指令只能在核心态下执行
2、内核程序只能在核心态下执行
3、核心态、用户态之间的切换(后续讲解内容)

中断和异常

知识总览1.5

一、中断的基本概念
1、本质: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,开展管理工作。
2、当中断发生时,CPU立即进入核心态。
3、当中断发生后,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,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。
4、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,会进行不同的处理。
5、发生了中断,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,开展管理工作。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(比如进程切换、分配I/O设备等)需要使用特权指令,因此CPU要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。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,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。有了中断,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。
6、“用户态->核心态”是通过中断实现的。并且中断是唯一途径。
“核心态->用户态”的切换时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,将程序状态字(PSW)的标志位设置为“用户态”。

二、中断的分类
中断的分类1.5
1、外中断就是狭义的中断
2、内中断和外中断的区别
内中断:信号的来源:CPU内部,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
外中断:信号的来源:CPU外部,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
3、指令中断(系统调用):如系统调用时使用的访管指令(又叫陷入指令、trap指令)。
4、硬件故障:如缺页
5、软件中断:如整数除零
6、外设请求:如I/O操作完成发出的中断信号
7、人工干预:如用户强行终止一个进程

另一种分类方式
中断的分类二1.5
8、陷入(trap):有意而为之的异常,如系统调用
9、故障(fault):由错误条件引起的,可能被故障处理程序修复,如缺页
10、终止(abort):不可恢复的致命错误造成的结果,终止处理程序不能再将控制返回给引发终止的应用程序,如整数除0
11、内中断:信号的来源是CPU内部
12、外中断:信号的来源是CPU外部

三、外中断的处理过程
step1:执行完每个指令之后,CPU都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
step2:如果检测到外部中断信号,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(如程序状态字PSW,程序计数器PC、各种通用寄存器)
step3: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(核心态)
step4: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,返回原进程继续往下执行
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5
通过“中断信号来自CPU内部还是外部”判断是内/外中断

系统调用

知识总览1.6

一、什么是系统调用,有何作用
1、操作系统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,需要向上提供一些简单易用的服务。主要包括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。其中,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。
操作系统用户接口1.6
“系统调用”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(程序员/编程人员)使用的接口,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特殊函数,应用程序可以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来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。
2、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“系统调用”功能
操作系统提供“系统调用”功能,用户进程想要使用打印机这种共享资源,只能通过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。操作系统会对各个请求进行协调管理。
3、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。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统一掌管,因此在用户程序中,凡是与资源有关的操作(如存储分配、I/O操作、文件管理等),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,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。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。
操作系统系统调用1.6
系统调用相关处理涉及到对系统资源的管理、对进程的控制,这些功能需要执行一些特权指令才能完成,因此系统调用的相关处理需要在核心态下进行。

二、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区别
操作系统系统调用与库函数1.6
1、不涉及系统调用的库函数:如“取绝对值”的函数;涉及系统调用的库函数:如“创建一个新文件”的函数。

三、系统调用背后的过程
1、高级语言通过编译变成汇编语言
👇 👇
系统调用->将参数放入寄存器,执行陷入指令
int x指令(trap/陷入/访管指令)
int指令的参数x指明了系统调用号。此处的int不是整数的意思,其实是interrupt的缩写。
2、传递系统调用参数->执行陷入指令(用户态)->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(核心态)->返回用户程序
3、注意: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,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,从而CPU进入核心态
4、注意: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,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
5、注意:陷入指令是唯一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,而不可再核心态执行的指令

操作系统知识回顾1.6